close

s3666583.jpg

 

 

花了兩天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大概是在說一個台灣女生到東京當OL的時候,分享她的約會、工作以及生活。為什麼說約會不是說戀愛呢? 因為寫的真的是約會啊~不是戀愛。

但老實說我有點後悔買了這本書,因為跟我當初想看的主題有點偏差。(應該是說差很多)

其實一開始我是在搜尋有關日本現在很流行的話題「婚活」。(結婚活動的簡稱)。目前為止比較為人所知的應該是他們的「就職活動」(簡稱「就活」)。就職活動通常是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們協助他們找到工作所舉辦的一連串活動。但畢竟我在日本只待過一年,有聽身邊的同學說去參加就職活動,但是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他們的內容到底是怎麼樣。或許有點像我們的就業博覽會,但應該是更積極面的吧。(畢竟我覺得台灣的就業博覽會只是擺出來好看的而已,真正要想找到工作還是得一間一間投履歷比較實在。)

為了讓大家(還有我自己)更了解有關「婚活」是什麼東東,我找到一篇網頁介紹如下:

「婚活」是這幾年在日本興起的新名詞。第一次看到這個名詞其實是在去年由中居正廣跟上戶彩主演的「婚カツ」(意即婚活)所得知的。但其實我只看了第一集之後就沒有繼續再看。一直到了最近在跟日本友人聊天時又聽到他提起這個名詞,突然發現原來這個字並不是只存在於電視劇裡而已,而是已經拓展到日本人的生活當中。「婚活」這個字其實是在2007年的時候由家族社會學學者山田昌弘中央大學教授以及少子化專欄作家白川桃子在一個地區的報導取材中所出現的字彙,第一次出現這個字是在2007年11月5日號,算是一個比較新的辭彙。跟「就活」類似,就活是為了找到工作所舉辦的一連串的活動,而「婚活」則是為了結婚來進行一連串的積極行動。

「婚活」這個字的定義其實是有點曖昧的,到底要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在進行婚活,其實並沒有一定的基準。現在來說,只要是進行有關結婚的行動全面性都被稱為「婚活」。就連跟結婚沒有直接關係的「鍛鍊身體」、「全身護膚保養」、「上料理教室」等,甚至連「存錢」,如果是以存結婚基金為目的的存錢也可以被稱為是婚活的一部分。

不過在「婚活」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到結婚諮詢所登錄資料」「參加相親party」「利用婚活網站」等,追求有可以認識新朋友的活動為一般所認知的「婚活」。因為結婚必須要有對象,而尋找對象就成了這些進行婚活的人們第一步也是最終目標。參加婚活的人通常都是抱著為了結婚而努力的心態來尋求志同道合的另一半所產生的活動。

(以上內容摘自婚活@ネット http://www.kontio.jp/post_10.html)

不過,洋洋灑灑的講了一堆以後,好像根本書心得完全無關。硬要說其實也是有相關啦,畢竟我的出發點本來就是想看「婚活」才買的。本來想找找台灣有沒有翻譯「婚活時代」這本書,以婚活這兩個字在google上搜尋就出現了這本書,看起來好像還蠻有趣的就買了。結果沒想到有關婚活的資訊大概只有兩行,而之後就是一連串的所謂「約會」活動。(學姊曰:你的方向根本就是大偏差)

這本書基本上分為三個大方向:1. 約會篇  2. 工作篇  3. 日常生活篇。不過我覺得約會篇大概佔了本書的1/2吧。雖然我不是東京OL,身為在台北的OL還是可以多少體會到作者在工作篇裡面所敘述的一些你只能稱之為「無奈」的瑣事。比如「在office裡演女生好難」還有「工作就像cosplay」這兩節。雖然本公司沒有嬌滴滴的女生,但抱持著「我是gentleman」心態的業務們要是出現了這樣的女同事我想應該也是很容易淪陷吧。其實「裝女生」不管在哪裡都很常見,學校也好、職場也好。我很認同裡面講了一句那些人不會管你的工作效率好不好,如果你「夠像女生」就會有受寵的待遇。有時候看在我們埋頭苦幹的人的心裡真的會很不是滋味。而「工作就像cosplay」一點也沒錯。明明就做著跟自己本一完全相反的事,卻不得不為了五斗米折腰,去扮演自己該扮演的角色。明明我就很討厭應酬,但每次的應酬我又幾乎場場都得到。陪笑真的是一件很艱鉅的任務。

至於作者的約會觀,恐怕價值觀不同,我也很難一起附和。我在東京的一些女性朋友們過著也都跟作者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或許我想這只能夠分類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很難以偏概全的說「大家都是這樣」。對我來說這是一本主觀意識很強的書,而主觀意識就牽扯到個人的價值觀。當價值觀不同時,我發現真的會產生閱讀困難的狀況。其實人的本性都是這樣,本來對於自己比較不認同的東西接受度一定不高,所以老實說看完這本書我有種很累的感覺。我想我還是乖乖的回去看我的翻譯小說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ta 的頭像
    emita

    艾蜜莉隨便亂寫

    em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