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說的東西有好多,
比如上課的方式很不一樣,寫作業也很不一樣...應該說是很痛苦....
同學們也大大不同...雖然都是亞洲人...
不過,我覺得受到最大的所謂"culture shock",都不是這些。
不是文化不同,不是食物吃不慣,目前為止除了學校老師,其實也很少跟所謂的當地人交流。
最大的衝擊,應該是"國籍"吧。
我所說的國籍不是指每個人的國家不一樣,而是特只"台灣"這個國籍。
在學校,老師其實不會把台灣跟中國看成是一起的。
之前本來要分組討論各國的問題,特地把同個國家的同學排在一組以避免重複到每個人的topic,
泰國人分一組,中國人分一組,其他人都只有一兩個一兩個所以就分在一組,我差點也要去那個散的。
不是我自己要去的,是老師把我分過去。
其實他這樣分法也沒錯,因為環境是不同。
不過最後我還是在中國組,講中文方便。
不過,就算我在中國組,就算我的話題跟他們重複了,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因為環境完全不同。
每個人到新學校,幾乎是在完全沒有認識的人的情況下來的。
可能有些人會跟朋友一起來,但畢竟不多。
可是,大家到了學校以後都可以很迅速的找到自己國家的人,因為語言相同。
然後,就一直都有保持聯絡,至少中餐什麼的也會一起吃。
在班上也是,同個國家的人,就會問你從哪個地方來的,然後開始討論。
班上只有我一個台灣人,我想應該還有其他台灣人在這個學校,但是少之又少。
說中文的人太多,我找不到台灣人在哪裡。
就算我也說中文,我還是沒有辦法跟大陸人相處融洽。
因為我插不進他們的話題。
「你從哪一省來?」然後就開始延伸話題。「你們沙塵暴很嚴重啊??」等等的。
諸如此類的話題,我完全找不到交集點。
兩條平行線。
台灣的政治地位一直很曖昧,不是獨立,卻也不屬於中國。
王飛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我不搭話,因為我不同意。
但是這個曖昧的國際地位,卻讓我覺得很困惑。
每個人都想找自己國家的人,這樣會減少他們在國外的壓力。
可是我不能。
每次看著大家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聊天時,我都會有點小小失落。
台灣人在哪裡?
那時候在日本之所以沒有那麼大的感覺,應該是我們一群交換學生都是台灣人的關係,
所以就算周圍都是中國人也不會有太大的感覺。
但是這次的衝擊真的很大。
culture shock對我而言,不是當地的文化對我產生衝擊,
而是各國的學生們在這裡的社會型態讓我感受到很大的衝擊。
- Sep 16 Fri 2005 16:03
開學將近一個月的心得感想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